世界经济合作网

World Economic Co-operation Network

010-83065260
最新文章
蓝正林:“音乐是人生一种表演艺术的感应,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来源:世界经济合作网 | 作者:世界经济合作网 | 发布时间: 2024-05-19 | 504 次浏览 | 分享到:
1952年,美丽其格上的课程《歌曲作法》要求学生上交一首原创歌曲,作为结业作业。美丽其格希望借该曲表现出农牧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他联想起自己赴北京参加中国国庆观礼的感受,就以内蒙古民间曲调为素材 ,创作出了一首名为《蓝蓝的天上》的歌曲;两年后,美丽其格的同班同学冷安告诉美丽其格,歌名《蓝蓝的天上》在视角上有种太狭小的感受,只能让人想象蓝天,如果用歌词中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作为歌名,会给人更加辽阔壮观的感觉。

蓝正林:“音乐是人生一种表演艺术的感应,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演唱剪影以及学习心得(八桂正林篇)


背景 1952年,美丽其格上的课程《歌曲作法》要求学生上交一首原创歌曲,作为结业作业。美丽其格希望借该曲表现出农牧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他联想起自己赴北京参加中国国庆观礼的感受,就以内蒙古民间曲调为素材 ,创作出了一首名为《蓝蓝的天上》的歌曲;两年后,美丽其格的同班同学冷安告诉美丽其格,歌名《蓝蓝的天上》在视角上有种太狭小的感受,只能让人想象蓝天,如果用歌词中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作为歌名,会给人更加辽阔壮观的感觉。美丽其格听后非常认同冷安的观点,于是将歌名改为《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由 美丽其格 作词、作曲 ,胡松华演唱的歌曲 ,该曲创作于1952年 。1954年5月,该曲获得新中国成立5周年全国群众歌曲评选一等奖。  


歌词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

挥动鞭儿响四方

百鸟齐飞翔

要是有人来问我

这是什么地方

我就骄傲的告诉他

这是我们的家乡

这里的人们爱和平

也热爱家乡

歌唱自己的新生活

歌唱共产党

毛主席呀共产党

抚育我们成长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歌曲鉴赏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采用民族五声羽调式,有鲜明的内蒙古民歌音调,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该曲歌词精炼,寓意深刻,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出辽阔,宽广大草原的美丽景色。旋律优美流畅,富于激情,表达了草原牧民对中国共产党和祖国的无比感激之情和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


歌曲为两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第一乐句旋律以级进为主,伴以四度跳进,形成波浪式进行,句尾逐渐高涨,最后落在高音6上,加上延长,显得特别舒展、开朗,把富饶辽阔的大草原展现在听众面前。第二乐句基本保持了第一乐句的主体材料而形成两个乐句相互对称的乐段,第二乐句旋律起伏较大,出现了全曲的高音6和最低音3遥相呼应,使歌曲的情绪显得格外开朗,充满激情,然后以平稳的旋律进行和肯定的语气结束全曲。而结束音正是全曲的主音6,它与第一乐句的结尾6音形成八度呼应,一问一答,一唱一和,把两个乐句紧密地连接起来 。

艺术表演最早始见文学评论2001年第二期,研究俄罗斯文评的《直面原生态 检视大流脉》一文中出现; 尔后,《中华遗产》2004年第一期《文化遗产的原生态》文,谈及几个民族所在的山川风貌及民族风俗,"原生态"仅用于文章标题;《东西南北》2004第六期《杨丽萍:生活"原生态"》文中"可以说,以"原生态"为精髓的《云南映像》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新西部》2004第七期《云南映象杨丽萍追逐"原生态"》文中" 4月10日 ,杨丽萍领衔主演、编导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在北京一流的保利剧院开始了其进京的首场商业演出……";以上诸文无一语涉及音乐,更无对"原生态"一词的解释。后在百度上看到某人在"原生态最早是出现在对张艺谋印象·刘三姐》的评价上"说:"张艺谋以桂林的真山真水为舞台,让当地的农民尽情欢歌漫舞,模糊的原生态艺术表演就这样被人们所发现了"。

在《印象·刘三姐》相关的评价及介绍中也仅介绍为:"历经5年零5个月后诞生的桂林山水实景演出……以绵延1.654平方公里的漓江与田家河交汇的水域为舞台……构成了目前全球最大的山水实景剧场……是全国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实景演出"。其间未见国内音乐界甚至张艺谋本人将其表演或音乐称之为"原生态"。某人同时还说道:"杨丽萍和她的《云南印象》则把原生态表演发扬光大--云南的当地人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舞蹈以原始性的风姿,挤进了电视和荧屏,和千家万户见面了。

从那时起,原生态才正式发芽了"。自各种"印象"演出后,经各种媒体渲染,形形色色的"原生态"在国内艺术表演领域乃至各种商品宣传上逐渐出现。但何为"原生态",却没有科学的定义。

现象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全球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毁坏,北极冰川融化、厄尔尼诺现象、全球温度变暖乃至长江上游生态环境被破坏等一系列影响、危及人类生存的现象出现,使人类对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变化引起高度重视,生态平衡、生态环境、生态保护生态危机等生态学术语被广泛使用。在此情况下,有的评论者不求甚解,将生态学的'生态'概念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民间艺术类。于是,以上两个主要来源经媒体反复使用后,"原生态"一词在社会上开始流传……


   

   (编辑:蒙仕荣  审核:蓝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