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合作网

World Economic Co-operation Network

010-83065260
最新文章
王小鲁:恢复民营企业信心 首当其冲的是应该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超越法律的行政干预应当禁止 财政应着力在改善民生和就业
来源: | 作者:dw-100 | 发布时间: 2023-04-26 | 675 次浏览 | 分享到:
 王小鲁 世界金融论坛 

2023年2月17日,由世界金融论坛主办、金砖国家与全球治理智库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学术支持的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学术研讨会暨世界金融论坛2023北京峰会在北京金融街举办。此次学术研讨会以“危机、挑战、信心、应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与中国经济的展望与政策”为主题邀请官产学各方权威嘉宾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在会议上做主旨发言。


王小鲁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恢复民营企业的信心,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应当是首当其冲的。“所以我认为要改变现状,首先需要依法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不进行不适当的干预。超越法律的行政干预应当禁止。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维护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形成一个市场主导、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公平竞争、有利于企业经营的营商环境,防止出现对市场、对企业法外干预的情况。王小鲁说。


王小鲁表示,过去历来宏观政策重点是保增长,我认为需要改变了,保增长的结果就是不断用宽松的政策刺激经济。持续长期的宽松带来了什么?从过去经验看,带来了结构失衡、产能过剩、投资效率下降、债务负担越来越重,资本形成率很高,消费率被压低,消费拉不动经济增长,这成为妨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王小鲁最后提到,现在金融风险很大,如果发生重大危机情况,房地产业很可能是一个爆发点,在这方面应当谨慎。“因此我认为货币政策该回归到中性的货币政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该转向了,怎么转向?重点从政府大规模投资转向改善民生,改善医疗、改善教育、健全社会保障。迫切需要政府支出结构转移,转向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改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同时要进行失业救济。王小鲁说。


以下为王小鲁老师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学术研讨会暨世界金融论坛2023北京峰会上的主要发言内容。


超越法律的行政干预应当禁止  财政应着力在改善民生和就业

文 | 王小鲁

我讲讲对中国经济的几点看法。第一个观点,从过去一年情况看,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要大于统计数据告诉我们的情况。2022年统计局公布的GDP增长率是3%,工业增长是3.4%,但是这些增长数据和很多其他统计数据是有冲突的。举例说,工业有99种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数据,这99种产品占了工业产出的大多数,都是大批大宗工业产品。99种工业产品的产量,有59种是全年下降的,产量下降的产品占到60%。这种情况是否能够反映出中国工业是处在正增长区间?我认为值得考虑。


再看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12个月中有8个月低于50%的荣枯线,那么工业在衰退还是在增长?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看,国有控股企业名义增长8.4%,但私营企业名义增长只有3.3%,扣除价格指数后,国企小幅度增长,私营企业是负增长。私营企业加上其他非国有企业占了工业的多一半,这种情况能反映出工业是正增长吗?


再看服务业,服务业生产指数全年是负增长,而且我们知道在疫情期间由于各地的封控措施,服务业是严重停滞的,有大量的企业关门、停业、倒闭,商业服务业下降,交通运输半瘫痪,服务业的情况应该说比工业更严重。


从这些情况来看,再加上其他的各方面数据判断,我想去年经济已经是衰退了,而且我们现在面临的困难并不仅仅是这几年疫情和疫情防控才出现的,还有更多的原因。


第二个观点,当前经济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我想,恢复民营企业的信心,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应当是首当其冲的。并不是现在防控措施取消了,就可以松口气了,实际上近些年来民营企业面临若干问题。一段时间以内,我们看到民营企业确实存在人心惶惶、停顿观望,有些企业收缩经营,有些企业在设法搞资本外逃。


目前,民营企业家对市场环境缺乏信心。我认为要改变现状,首先需要依法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不进行不适当的干预。超越法律的行政干预应当禁止。要维护公平竞争,要维护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形成一个市场主导、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公平竞争、有利于企业经营的营商环境,防止出现对市场、对企业法外干预的情况。


第三个观点,谈谈宏观政策。过去历来宏观政策重点是保增长,我认为需要改变了,保增长的结果就是不断用宽松的政策刺激经济。我们现在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实际上是不是稳健?去年就按照统计局公布的GDP增长率只有3%,但是M2增长11.8%,货币增长大幅度超过经济增长,这恐怕还是货币宽松。持续长期的宽松带来了什么?从过去经验看,带来了结构失衡、产能过剩、投资效率下降、债务负担越来越重,资本形成率很高,消费率被压低,消费拉不动经济增长,这成为妨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去年出现一个新的情况,房地产市场下降,房地产销售、房地产开工、房地产在建规模都大幅度下降,土地出让大幅度下降,这个下降预示着什么?我认为不是短期问题,确实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拐点了。原因是过去多年来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上土地财政体制刺激起来的房地产泡沫。地价越来越高,房价越来越高,刺激房地产业不断扩张,在建规模不断扩大。扩张到今天就面临了一个市场的瓶颈。当然去年也有特殊原因,有疫情和封控的影响,但是我们如果算一笔账的话,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特别是居民住房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和发达国家已经差不太远。未来十几年,商品住宅至多每年增加十亿平方米就够了,但是过去几年每年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都是十五、十六亿平方米,也就是说如果要在未来十几年内在房地产市场完全饱和之前,每年增量维持过去规模的话,有三分之一的房地产是卖不掉的,只能是过剩。这可能导致房价整体下跌,房地产企业资金周转不灵,出现大量债务爆雷,拖累整体经济。


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必须要有一个有序的收缩,而不是继续支持房地产扩张。如果是继续扩张的话,很可能离发生经济危机不远了。所以现在金融风险很大。如果发生重大危机情况,房地产业很可能是一个爆发点,在这方面我认为应当谨慎。


我认为货币政策该回归到中性的货币政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该转向了,怎么转向?重点从政府大规模投资转向改善民生,改善医疗、改善教育、健全社会保障。现在城镇就业者四亿多人中间,还有两亿多人没有纳入失业保险和一些其他保险。城镇养老保险覆盖率要高一些,医疗保险覆盖率要高一些,失业覆盖率目前还低,工伤保险更低。住房保险基本上没有外来农民工的事儿,你是常住人口,你长期在城市工作,但是你不享受住房保障,你只能自己花钱自己找房。这亟需改变。


所以我认为迫切需要政府支出结构转移,转向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改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同时要进行失业救济。从去年末到今年1月份,经济情况开始有好转,但是总体而言还有大批的人失业,有大批的小微企业停业、关门了,现在他们的生活还处在很困难的状态。要不要进行一个广泛的失业救济?有些人说要发钱、发消费券。我认为与其全民发钱,不如把钱用在失业人群上。


我们用2021年的数据做一个例子,按照调查失业率计算,全国城镇失业人口应该有2400万,但是失业人群中间有多少人得到了失业保险的覆盖?600万人领到了失业救济金,只占失业人群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大部分人没有从失业保障中得到实惠,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不要一方面继续健全失业保险,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并对于那些眼前生计没有着落的人群采取救济措施?与其把钱花在那些看不到明显效益的工程上,到处找大项目,搞大规模投资,不如先把钱用在改善民生上,锦上添花不如雪里送炭。我认为这些政策是到了要考虑转变的时候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