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合作网

World Economic Co-operation Network

010-83065260
最新文章
吉林省各地市县招商信息
来源: | 作者:陈欣雨 | 发布时间: 2023-07-11 | 457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发展概况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目前辖区面积112平方公里,辖两街一镇(临河、东方广场两个街道办事处和兴隆山镇),全区总人口15.5万人。党工委、管委会、纪工委分别是长春市委、市政府、市纪检委的派出机构。


经开区位于长春市区东部,距市中心5公里,距长春火车站7.8公里,距空港龙嘉国际机场14.7公里,与大连港仅有6小时车程之遥,距铁路货站2公里。西临伊通河,东南与亚洲最大的人工森林公园——长春净月潭森林公园相连,与吉林省唯一的国家级陆路口岸——长春东站相邻;哈大、长大、长吉、长平高速公路和102国道、101省道、长哈、长白等18条辐射网状公路四通八达,是长春市通往周边地区的重要出入口。


建区以来,按照国务院提出的“三为主、一致力”的发展方针(现在国务院调整为“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力支持下,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示范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已经成为吉林省和长春市经济发展的龙头、对外开放的窗口。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建区以来,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态势。GDP已由建区初期的1.23亿元发展到2007年的260亿元,年均递增46.6%;工业总产值由1.08亿元发展到620亿元,年均递增57.5%;财政收入由0.58亿元发展到39亿元,年均递增35.1%;固定资产投资由2.32亿元发展到159亿元,年均递增35.3%。主要经济指标已经占到区域经济相当比重,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越来越大,2007年主要经济指标占长春市的比重分别为:地区生产总值占12.45%、工业增加值占21.73%、财政收入占9.5%、实际利用外资占41.78%;占吉林省开发区的比重分别为:地区生产总值占10.97%、财政收入占9.2%、实际利用外资占32.95%。在全省各开发区综合考核排序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2007年被评为全省优秀开发区第一名。在商务部2006年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排名中,长春经开区在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排名第15位;在中部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排名第1位,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增长源。


2、投资环境日臻完善。在硬环境建设上,建区以来累计投资10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全区已有近50平方公里实现了“九通一平”。精心修建了国际会展中心、写字楼、学校、医院、体育场、网球馆以及花园式居住小区等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完全能够满足中外客商的投资需求。


在软环境建设上,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牢固树立“投资者就是上帝”和“亲商、富商、安商”的服务理念,建立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制度、重点项目调度会、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定期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等制度,对进区的企业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天侯的优质服务,实现了各项服务的无缝隙覆盖。2002年通过ISO14001环境质量体系认证,获得了北京华夏认证中心颁发的国内环境管理体系(EMS)证书和英国皇家认可委颁发的国际尤卡斯(UKAS)证书。2006年又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了由TUV南德集团颁发的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证书。这标志着长春经开区的环境质量和管理质量都达到了国际标准,成为国际认可的绿色投资区。


长春经开区积极应对发展环境变化,率先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中对发展模式转型进行了积极探索,实施了三个转变:即从总体开发向特色开发转变、从生产制造基地向科技创新基地转变、从单纯依靠行政管理向管理服务转变,从依靠政策优势向依靠体制优势和综合投资环境优势转变。完善了“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模式,积极进行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建立了“内部管理企业化、外部管理社会化”的运行机制。


3、招商引资硕果累累。建区以来,长春经开区通过以优惠政策、良好环境吸引客商,发挥支柱产业的导向作用引导招商,利用工业园区的聚集效应带动招商等多种措施扎实有效地推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开展。截至2007年底,长春经开区累计批准设立企业4884户,其中外资企业572户。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16 户,销售收入超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共计61户,其中100亿元以上2户,年纳税超千万元企业达到42户。已有29个国家和地区的84家跨国公司来开发区投资兴业,世界500强投资兴办的企业29户,占全市的63%。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实现出口额均已占到了长春市的42%。2007年11月,在首届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上,荣获了由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颁发的“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开发区”称号。


4、产业特色鲜明突出。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发挥母城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科技优势,紧密结合自身产业发展基础,全面实施了“一区三园”发展战略和“三二一”产业工程,积极推进建成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全面建设长春玉米工业园区和专用车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玉米化工、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和现代服务业三个支柱产业,壮大食品、光电信息两个优势产业,培育扶持医药一个重点产业。区内已经形成了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粮食深加工、现代服务业三大支柱产业互动并进的产业格局,三大支柱产业实现的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达到73.5%,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占32%;粮食深加工产业占20%,服务业占21.5%。


专用车及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经成为经开区第一大支柱产业。目前拥有汽车零部件企业83户,零部件正在向部件、模块化、总成发展。实施与一汽集团差异化整车生产发展战略,鼓励投资者进区生产专用车和特种车。经长春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了长春专用车产业园区和汽车装备园区,首期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正式授牌“中国长春专用车产业基地”,并与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共建协议。长春专用车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的作业类专用车,适度发展具有特色的运输类专用车,支持专用汽车零部件企业特别是液压及气动元器件的发展,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专用车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展览营销基地。目前,长春专用车产业园区4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已基本完成,专用车生产已形成了一定规模,拥有一汽专用车、一汽客车、恒力专用车、中兴汽车、长春国富车厢、春园专用车等专用车整车生产企业,生产341个专用车品种,拥有中重型货车1.2万辆、皮卡车4万辆(单班2万辆)、底盘3.5万辆(其中:客车底盘2万辆)、空调50万套、空压机120万套的年生产能力,水泥搅拌车底盘、起重机底盘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畅销全国。规划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形成各类专用车、城市多功能车40万辆的生产能力,年产值达到千亿元。


玉米化工产业已经成为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支柱产业。充分发挥吉林省玉米资源优势,建设长春玉米工业园区,以大成集团化工醇项目为核心,重点发展聚酯纤维、工程塑料、生态塑料和其它精细化工产品。大成集团是亚洲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玉米生产系列化工醇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以玉米为原料的石油化工替代产品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长春玉米工业园区已完成12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年产20万吨化工醇生产线已竣工投产;投资120亿元,年加工225万吨玉米、100万吨化工醇和100万吨差别化聚脂、100万吨不饱和树脂及20万吨氨基酸系列项目已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规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全球第一个以玉米为原料、年加工玉米800万吨,产值超千亿元的中国最大现代玉米生物化工基地和轻纺工业基地。


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发展势头强劲。重点围绕汽车及零部件、粮食深加工两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2007年信息服务、仓储物流、房地产已占到服务业增加值的36.4%。在世纪广场、会展中心和沿伊通河东岸、临河街两侧,建设商贸中心,打造特色商业街,进而形成长春市第四大商贸圈。


其它主导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态势良好。食品加工制造工业重点发展饮料制造、肉类屠宰加工、乳制品、方便食品的浓度加工制造;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和龙头企业,发展疫苗、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等生物医药项目及医药中间体等相关配套产业,支持企业自主研发新剂型;光电信息产业重点建设长春光电子国家产业基地核心区,中科院长春光电子产业园区,发展光显示器件及上下游产品、光电子器件与材料、光电仪器仪表与设备、汽车电子、嵌入式软件等项目,支持企业建设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等公共平台,促进自主创新的技术成果产业化。


5、投资政策优惠。凡到开发区投资的外商企业,享受与沿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同的优惠政策。同时还可以享受到扩大增值税抵扣、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各项优惠政策。吉林省、长春市政府和长春经开区管委会还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优惠政策。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回报率高的特殊项目,可以采取“一事一议”、“一厂一策”的方式,使项目享受到更多的优惠。


6、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将民生工作放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位置,编制了我区《民生工作十一五规划》,出台了《2007年民生行动计划》,财政列支民生专项资金3.48亿元,完成了10大类87项民生工作任务。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2%。累计举办各类型人才招聘会53场,创造城镇就业岗位3733个,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143人,为1260人办理了灵活就业补贴,安置转非劳动力就业1540人,财政出资300余万元开发公益岗位681人,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区人才中心被命名为“吉林省人才市场建设先进集体”。实施了“百万农民进新农合”和“百万居民进医保”的“双百”工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初步建立。开展了“万户民企进社保”、“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两个专项行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分别扩面28700人、10817人和3460人。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取得新进展,为569名被征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手续,有467人已领取养老金。


新型社区管理模式初步形成。全年财政投入1150万元,重点解决了社区用房、办公经费、工作人员工资等问题。全区18个社区建立并完善了各项基础工作,并积极有效地开展了工作,得到了居民的普遍认可。完成了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准化建设,社区卫生覆盖率达到95%。


撤村建居工作全面推进。解决了“169”困难借款终止、债权债务处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村干部安置、集体资产量化分配、自理口粮户等困扰经开区多年的一系列难题。宏明等四个试点村已得到市政府批复正式实施撤村,剩余五个村的撤制工作按计划进行。


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扎实开展。实施了调出离岗人员分流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稳定工作构建了新体制,成立了区、街(镇)、社区(村)三级人民内部矛盾调处网络,继续实施警务进社区(村),大量的社会矛盾得以化解,平安经开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文化、体育、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我区被评为“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7、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显著。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内民主集中制和创建“学习型班子”、“和谐班子”为主要内容,坚持7个例会制度,完善了班子内部议事和决策程序。召开了以“强化创新意识、解决发展中突出问题”为主要内容的理论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和以“树新风正气,促和谐发展”、“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开区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的两次民主生活会。按照四年内将全区处级干部、后备干部轮训一遍的目标,组织了58名处级干部和后备干部赴“珠三角”培训考察。坚持每月一课,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了干部培训讲座,参加培训人数达到3200人次。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一是大力选树和宣传典型。在建党86周年之际召开了创业先锋事迹报告会,通过典型带动,弘扬创业精神。二是顺利完成了村、社区党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新一届村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4.6岁,有5个村实现了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村班子带头致富、服务群众、控制局面和依法治村的能力明显增强。三是社区党的建设工作与村改居同步进行,18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党组织。四是开展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攻坚月活动,在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中新建党组织35个,实现了党的工作全覆盖。


全面贯彻反腐倡廉战略方针,积极构建“三位一体”反腐倡廉整体工作格局,形成了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营造了不想腐败、不能腐败和不敢腐败的廉政环境。


此外,全区精神文明创建成果喜人,管委会机关被评为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外宣工作以玉米园区、专用车园区为重点,突出投资环境建设,有效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网络媒体资源,扩大了开发区在国内外的影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工作也得到了积极推进。


二、未来五年发展思路和目标


未来五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做出的战略部署的五年;是长春市进入大发展、快发展的五年;对经开区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五年。我们必须顺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全面科学地谋划经开区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


未来五年,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九次党代会、市十一次党代会和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等会议精神,坚持“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的发展方针,践行科学发展观,率先实现发展模式转型,全面推进二次创业,深入实施“一区三园”战略和“三二一”产业工程,实现工作重心北移,努力把经开区建设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城市化进程的主力军、扩大对外开放的平台、加快经济增长的动力、调整和优化结构的载体、发展循环经济的基地、和谐和持续发展的典范。


1、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在突出特色、优化结构、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以扩能推动存量提升,以投资拉动增量扩张。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一般预算口径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2倍以上。力争在中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保持领先,在商务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投资环境评价中争先进位。全面实施好“1459”工程,即:培育产值1000亿元企业1户(大成集团);100亿元企业4户(富奥、中兴、恒力、江森);50亿元企业5户(一汽丰田、西门子、温馨鸟、和路元数码电子、吉林德莱菲尔);10亿元企业9户(龙华热电、一汽客车、华润生化、德尔福派克、李尔长春内饰、烟厂、福耀、长铃、发电设备)。


2、特色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方向,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全力推进产业特色鲜明的专业园区建设,打造玉米深加工、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两个千亿级产业,建设中国最大的玉米生化基地、中国最大的专用车产业基地、吉林省最大的现代服务业基地三大基地。玉米园区以大成集团为龙头,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到2012年力争工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专用车产业园区(装备园区)以中兴、恒力等企业为骨干,抓紧汽车、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项目的招商和建设,到2012年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力争工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围绕专用车及零部件和农产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到2012年力争形成增加值200亿元。积极推进吉林省和中科院合作,依托光机所的科技优势,启动长春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核心区的建设,力争把光电信息产业做大做强。


3、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新提高。以建设创新型开发区为目标,完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积极推动企业进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围绕产业特色,着力引进、扶持玉米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设计、研发和检测机构,发展一批在国内外占有一定地位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把经开区建设成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基地。


4、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循环经济体系初步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万元GDP能耗下降20%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减排达到国家要求。


5、东北部新城建设取得新进展。坚持规划先行,适度调整空间布局,做好分区规划和控规的编制,玉米工业园区、专用车产业园区(装备园区)的基础设施全面配套到位,打造长吉图开放带动先导区和长东北开放开发示范区的核心区,使经开区成为能够衔接三区(净月、经开、二道)、带动两市(九台、德惠)、繁荣一港(空港)的长春东北部新城中心区。


6、民生工作得到新改善。建立健全服务民生的工作体系,每年新增财力不低于50%用于改善民生,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做到安置就业到岗落位,社会保障全面覆盖,城乡低保全部纳入,百姓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医疗保险全员参加,卫生文教健康发展,区域环境再展新姿,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开发建设带来的成果。


2008年,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势头强劲。1—5月底,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4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27%;实际利用外资3.08亿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35%;合同内外资200.51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97%;签订项目投资合同36个,总投资15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123亿元。


“二次创业”以来,根据全区产业发展现状,经开区提出了“三、二、一”产业工程的建设目标,重点加强汽车及零部件、粮食深加工、现代服务业、光电信息、食品和医药产业的招商引资工作。


针对长春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布局和竞争现状,经开区领导表现出超强的预见性和前瞻性,适时提出了“与一汽集团差异化整车的发展战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恒力年产5万台专用车项目、中兴年产20万辆皮卡、SUV汽车项目均已开工建设。


此外,经开区还引进并建设了一批大型跨国公司和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汽车零部件项目,如美国的富奥—江森、德尔福汽车线束、天合富奥商用车转向器,德国的博泽座椅,韩国的东琳汽车刹车片等项目。


粮食深加工产业围绕大成集团开展招商。大成集团20万吨化工醇项目已经建成并进入试运行,投资120亿元的100万吨化工醇项目也已经开工建设,两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260亿元,年上交税金11亿元。此外,香港金果集团投资10亿元的成昌隆50万吨淀粉糖项目,也已经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15亿元。


金融、保险、房地产、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开发区以工业物流、商业物流项目为重点,引进并建设了苏宁电器、天地十二坊、赛德购物中心、沃尔玛超市、大综合馆等龙头企业项目;以满足区内企业需求为目标,适当发展房地产项目,建设了万达、浦东明铸、安华美郡等高档次商品住宅项目。


光电信息产业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支持光机所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一弹一星“生产。两年多来,引进并建设了中信科技人像识别系统项目、光机所科研配套中心项目。总投资14亿元,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的华源数码科技城项目也即将开工建设,建成后年产值达100亿元。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热情、细致、周到的服务分不开。自“二次创业”以来,开发区从亲商、富商、安商的角度出发,出台了开发区工作人员服务规范40条,成立了软环境建设投诉中心,实行重点项目调度会制度、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定期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制度,推行了项目首问负责制、首办责任制和服务承诺制,实行了软环境工作“月查月报”制度等等,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软环境办每月走访20户以上企业,把 《企业联系卡》、《企业检查登记卡》、《企业实用政策法规撰编》、《经开区工作人员服务规范》等材料直接送到企业。在开发区,投资者感受最深的就是“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