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天前
启迪国学文化大智慧铸就人类文明新辉煌——国学文化研究名家李洪访谈录首席记者 田建海 本网东盟讯(蓝乙人 蒙仕荣)【访谈人】首席记者田建海:全球融媒体联席会主席,华夏融媒国际文化中心主席,全国“千县汇典·万村修志【详细】
2025-01-01
2025-01-01
2025-01-01
2024-10-10
2024-10-10
北京2月24日电 依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的研究报告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有关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法学教育现有的600多个法学院当中,无论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在阅读和写作上普遍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由于缺乏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技巧的严格训练,致使专业文献阅读量不够,对专业领域前沿问题缺乏了解,对专业学科基础问题掌握不牢靠,难于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互融通。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学校和任课老师对学生阅读和写作引导不够的因素,更多的在于不少学生只注重于网络传播的快餐文化,忽视了在学习过程中的专业阅读和扩展阅读,缺少对知识面的广泛掌握和写作基本技能技巧的严格训练。应当通过《法学方法论》课程的教育教学,让本科高年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就掌握科研论文和学位论文的写作方法和具体要求,杜绝出现学位论文写作中的走过场、图形式的做法。为在全国法学教育教学中发挥抛砖引玉的示范作用,近日《人民日报》《人民视点》记者、《人民法治》杂志主任记者熊文胜对中央民族大学首任法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广西民族大学特聘“相思湖讲席教授”宋才发进行学术专访,并在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2022级硕士生课程作业中,挑选一部分听宋才发教授《法学方法论》课程后的体会予以发表。
宋才发教授系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首任院长、二级教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民委首届有突出贡献专家。广西民族大学特聘“相思湖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民族大学特聘教授、民族法学学科团队领衔人;内蒙古财经大学特聘教授。
法学之路的启明星
——聆听宋才发教授《法学方法论》课程有感
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法律(法学)2022级硕士生 张琪
作为一名2022级研究生,我怀揣忐忑不安、又倍感兴奋的心情,走进了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我对自己如何当好一名硕士生,在研究生阶段应该学什么?做什么?充满了迷茫和无助,亟需要一位名师的引领与指导。也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宋才发老师的《法学方法论》课程,如同一剂良药使我获益良多,开启了我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新思考、新探索。
一、坚定孜孜不倦、勤奋求学的意志
初次聆听宋才发老师讲授《法学方法论》课程,我就深深地被他的学术激情与教学魅力所吸引。宋老师虽然已进入古稀之年,但他在课程上讲课时仍然声情并茂、铿锵有力,每句话都掷地有声。他不仅甩开膀子脱稿授课,而且讲到激情之处还会拍案而起,博得学生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他在三个多小时的授课过程中,始终站立着侃侃而谈、不曾间断与休息,但是学生可以自由地出去上卫生间,然后再悄悄地进来,这已经成为我们的习惯。全然不像有的老师担心学生中途出去了就不再回来,“防学生”就像“防小偷”一样,使尽各种防范手段和措施。我觉得宋老师给我们授课不仅是一种知识传授,本身就是一种教学艺术的展演。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次教学的艺术盛宴,我发自内心地敬佩宋老师对教育教学的热爱与精益求精的精神。改革我国现存的法学教育方法,不仅要有课堂的教师讲授,更要有实践性的课程。譬如,具体案例的互动讨论和实践实习。因而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用案例和实例充实教学内容,注重以现身说法的方式启迪和激发我们学习积极性。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师是大学里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教师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在广西民族大学的法学讲堂里,拥有许多满腹经纶的老师,我们应当珍惜每一位老师的辛勤劳动,在导师和任课老师的带领下,扎扎实实地读书、读好书。宋老师认为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如果没有基本的阅读量和掌握大量的专业文献,是无法进行早期学术研究的。在专业文献普遍阅读量不够的情况下,要想整体提升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水平是无法想象的。宋老师认为读书就是开启研究生学术研究大门的钥匙,每一门课的任课老师,都有责任培养学生孜孜不倦、敏而好学的治学精神,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三年的专业学习,使所有的研究生都能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宋才发老师用醍醐灌顶的方式、掷地有声的话语,教会我们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道理,明白志气和习惯最终决定人的未来的深刻哲理,坚定了我孜孜不倦、勤奋求学的意志、决心和勇气。
二、寻找读书的正确方法与方向
宋老师在课堂上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和阅读习惯。宋才发老师在授课时讲到硕士研究生阶段的读书,认为完全不同于“拿着口袋装知识”的大学本科阶段的读书。硕士研究生阶段是“母鸡带着小鸡”找知识的阶段,是在导师带领下和任课教师的指引下,带着研究问题在知识的长河中采集知识花果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需要加强专业阅读和研究探讨,以自我学习、自我研究为主,不断提升理解吸收、融会贯通的能力。宋老师强调,研究生要具有广博而深厚的知识功底,要培养自己的读书兴趣、把读书嵌入生活之中,作为生命的一部分。宋老师告诉我们读书不可急功近利,人生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读书、研究也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宋老师倡导读书要“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圣人,只唯真理”,要有“慢工出细活”的心态,不要急于“一口吃成胖子”。只有一本书、一本书的弄明白、研究透彻,才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才能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才能水到渠成、功到自然成。宋才发老师强调,人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后读书的时间就少了,要善于“忙里偷闲”,善于挤出时间阅读,当下要把握好研究生阶段的读书时光。宋老师以自身为例,尽管他已经70岁了,仍然坚持每天工作到晚上十一点多钟才休息,凌晨四点半左右起床进行学术研究。宋老师这种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与工作态度,再一次深深地震撼了我,宋老师就是我的人生标杆与学习榜样。
宋老师强调读书要讲究科学方法。研究生要有明确的读书目标与计划,读书并不等于“把书上的字从头到尾看一遍”,应当把读、问、思、研有机结合起来。宋老师告诉我们读书要讲究方法,要学会和掌握精读、泛读、略读和翻读几种读书方式,要学会在自己的书上做连续批注、串页查找。同时必须推进阅读的速度、深度与广度,加深和拓展专业阅读的范围。宋老师鼓励我们说,读书人需要勤思考、善辨析、举一反三、求得真知灼见,加快更换精读对象的频率。用宋才发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花一个小时把问题搞清楚,比盲目读三天更有效率”。宋老师还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认为研究生“读必恒、读必广、读必思”才是读书人,“读无常、读无几、读无思”勉强算是读书人,“好似读过、只读教参书、以题代读、以考代读”的不是读书人。写作问题是在高中就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大学法学教育中不再安排通常的写作教育和训练。但是就目前的实际状况看,硕士研究生阅读与写作这一课还必须补。宋老师认为法学硕士生无论将来是从事法律实务工作、还是从事公务员工作,都必须以高水平的写作作为工作的基础。硕士研究生论文写作的训练重点,是掌握法学论文的写作技巧和要求。宋老师要求我们要把“读”与“研”结合起来,善于在读书中捕捉新的观点,发现新的资料和新的写作素材;善于在读书中总结他人的构思技巧、逻辑结构、思维方式等写作经验,通过读书触发自己的写作灵感、动机、不断提高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带着锲而不舍的精神钻研相关文献资料,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秉持认真诚实的学风作风
宋才发老师在授课时不忘教导我们要对自己负责,要对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话负责、对自己做过的每一件事情负责,强调做人要堂堂正正,行得正、坐得稳。宋老师认为“文如其人”,要做好文首先要做好人。他告诫我们在以后执业的道路上会遇到许多诱惑,只有自立自强、始终保持初心不变,才能认真严谨地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当时刻谨记宋老师的教诲,认真严谨地做事,清清白白地做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工作作风。做人如此,在学术研究上更需要如此。宋老师告诫我们做学术研究要和做人一样,要懂得自尊自爱,要专心致志地做学问,不能总想着寻求旁门左道,不能投机取巧,他严厉地抨击了社会上某些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的不端行为。宋老师教导我们做学问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要持之以恒,不要妄求一蹴而就,既不能因为自己的学术论文没有被发表就生出歪心思、丢失本心,也不能因此自暴自弃、妄自菲薄。学术研究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只有不断奋斗,在每一次失败中汲取经验、不断打磨自己,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使自己不断得到提升、学术水平和能力不断进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正值迷茫与无助的新生,正是宋老师教给我充实的读书方法、做人的道理,才使我在研究生涯里有了前进的目标与方向,少走了许多不必要的弯路。我能在广西民族大学的课堂里遇到宋才发老师,是我人生旅途上值得回味的一件十分荣幸的事情。(资料来源于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人民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