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合作网

World Economic Co-operation Network

010-83065260
最新文章
电信流量截留疑云:霸王条款肆虐,监管失语谁来破局?
来源:中华卫视 | 作者:世界经济合作网 | 发布时间: 2025-07-11 | 16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华卫视新闻中心综合报道 当消费者为节省每一寸流量精打细算时,电信运营商却在后台悄然划走用户付费购买的数字资产;当用户拿起电话寻求公道,得到的却是"行业都这样"的傲慢回应;当维权者试图向监管部门求助,所谓的服务热线竟成不通人性的语音迷宫——这不是虚构的维权困境,而是当下通信服务市场消费者权益被漠视的真实写照。

  

  中华卫视新闻中心综合报道 当消费者为节省每一寸流量精打细算时,电信运营商却在后台悄然划走用户付费购买的数字资产;当用户拿起电话寻求公道,得到的却是"行业都这样"的傲慢回应;当维权者试图向监管部门求助,所谓的服务热线竟成不通人性的语音迷宫——这不是虚构的维权困境,而是当下通信服务市场消费者权益被漠视的真实写照。

 

                        


 

流量账成糊涂账:付费资产为何"蒸发"?


   消费者的遭遇堪称一场数字时代的"明抢"。二三月额外购买的流量是真金白银的支出,五月结余的50多兆被允诺转至六月,六月通过极致节省换来110多兆剩余,转至七月时却硬生生"瘦身"50多兆。面对质疑,1274号话务员给出的解释荒诞不经:被扣的50多兆是五月结余,而六月套餐内仅60兆可转。

 

   这一说法的荒谬之处显而易见:用户明确优先使用五月流量,六月仅消耗20兆套餐内流量,剩余部分均为付费购买。电信方面既无法证明流量使用顺序,又不能否认这是用户的付费资产,却以一句"规定如此"强行截留。更讽刺的是,当用户反问"流量不足时能否免费获赠",得到的答案斩钉截铁——"不能"。这种"只进不出"的单向规则,本质上就是将用户付费购买的使用权异化为运营商的处置权,与拦路抢劫何异?

 

行业潜规则成"免罪金牌"?监管缺位酿民怨

 

   更令人愤怒的是后续回应。客服以"电信、联通、移动都这样规定"为由拒绝申诉,将行业集体违规包装成"合理规则"。当被问及监管归属时,客服全程沉默,这种对监管主体的刻意回避,暴露了企业对自身行为合法性的底气不足。

 

   消费者辗转得知工信部为监管部门,拨打12381却发现无人工服务,这个本应守护消费者权益的热线沦为摆设。监管渠道的阻塞,使得企业的霸王条款失去了最基本的约束。当"店大欺客"成为行业常态,当监管电话"看得见却摸不着",普通用户尤其是农民群体,只能在信息不对称的困境中被迫接受盘剥。

 

破除垄断霸权刻不容缓:还利于民需真动作

 

   电信流量关乎亿万群众的日常生计,尤其是农民群体,每一分流量支出都牵动着家庭预算。运营商利用技术优势和规则制定权,将付费流量变成"过期作废"的消耗品,本质上是垄断地位下的霸权行径。这种行为不仅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公平交易"的基本原则,更在透支公众对基础服务行业的信任。

 

   国家必须明确监管责任,让12381等热线真正"热"起来,打通维权"最后一公里";更要对通信行业开展专项整治,彻底清理"流量过期作废""付费流量不得结转"等霸王条款,将用户对自有资产的处置权还给用户。唯有如此,才能让"减轻农民负担"不是一句空话,才能让公平正义在数字时代落地生根。

 

   通信服务不是垄断企业的自留地,而是关乎民生的公共事业。当流量成为必需品,保障用户对付费流量的合法权益,既是监管部门的职责所在,更是企业应有的底线担当。这场针对霸王条款的整治,不能再等了。


  来源:电信流量截留疑云:霸王条款肆虐,监管失语谁来破局?-中华卫视官网  https://www.jchtv.com/newsinfo/8520677.html?_refluxos=a10

 

   编辑:白七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