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天前
【盛世美女荟传奇故事】之当代红色娘子军时间:2024-10-10 13:35:01来源:互联网【盛世美女荟传奇故事】之当代红色娘子军粤港澳大湾区女性风采作者: 柳岸 美的力量  【详细】
2024-10-10
2024-10-07
2024-10-04
2024-09-29
2024-09-15
北京2月26日电 依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的研究报告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有关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法学教育现有的600多个法学院当中,无论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在阅读和写作上普遍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由于缺乏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技巧的严格训练,致使专业文献阅读量不够,对专业领域前沿问题缺乏了解,对专业学科基础问题掌握不牢靠,难于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互融通。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学校和任课老师对学生阅读和写作引导不够的因素,更多的在于不少学生只注重于网络传播的快餐文化,忽视了在学习过程中的专业阅读和扩展阅读,缺少对知识面的广泛掌握和写作基本技能技巧的严格训练。应当通过《法学方法论》课程的教育教学,让本科高年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就掌握科研论文和学位论文的写作方法和具体要求,杜绝出现学位论文写作中的走过场、图形式的做法。为在全国法学教育教学中发挥抛砖引玉的示范作用,近日《人民日报》《人民视点》记者、《人民法治》杂志主任记者熊文胜对中央民族大学首任法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广西民族大学特聘“相思湖讲席教授”宋才发进行学术专访,并在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2022级硕士生、博士生课程作业中,挑选一部分听宋才发教授《法学方法论》课程后的体会予以发表。
宋才发教授系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首任院长、二级教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民委首届有突出贡献专家。广西民族大学特聘“相思湖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民族大学特聘教授、民族法学学科团队领衔人;内蒙古财经大学特聘教授。
做人与治学之道
——学习宋才发老师《法学方法论》有感
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2022级法学博士研究生 杨通新
我相信每一个听过宋才发教授课程的人,都会有和我同样的真切感受:务必珍惜宋老师给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每一分一秒。这门课程虽名为《法学方法论》,但是我们所学到的不仅仅是法学的学习方法,从宋老师的授课中既汲取了法学方法论的知识营养,又领悟了做人与治学之道。
一、做人之道:“小我”与“大我”的辩证统一
做人是成就任何事情之根本所在,应当做到“小我”与“大我”的辩证统一。上课伊始,宋老师在课堂上教导我们“要作好文,首先要做好人。”于此,我将从“‘小我’与‘大我’”两个方面归结做人之道。
第一,要潜心塑造“小我”。“小我”即个体之自我。我们青年学生,应当在新时代的发展前进道路上,全方位塑造“小我”。一是塑造一个爱国的“小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冷战思维、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逆流涌动。我们青年学生应当坚定爱国之心,学好真本领,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二是塑造一个无私的“小我”。无私奉献,不追名逐利,积极追求“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三是塑造一个求实上进的“小我”。我们青年学生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严谨求实,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并为之付诸行动。四是塑造一个责任感强的“小我”。时刻铭记和践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与担当。五是塑造一个品行端正的“小我”。品行,即人品德行。品行端正,方能通行四方,才会受到他人尊重。六是塑造一个谦虚谨慎的“小我”。不要居功自傲、盛气凌人,应当积极追求要大智若愚,与人为善。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毛主席也曾经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宋老师在课堂上也不断叮嘱我们,“愈知谦卑者,愈有成就”。七是塑造一个吃苦耐劳的“小我”。作为年轻人,我们青年学生要有敢吃苦、能吃苦、坚韧不拔的精神。
第二,积极融入“大我”。“大我”乃国家、中华民族。我们青年学生应当不断提升自我,塑造“小我”,积极将“小我”融入到国家、中华民族的“大我”之中。“大我”成就“小我”,没有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就没有我们青年人的成长成才的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青年要将‘小我’融入‘大我’,要有远大的目标。”我们青年学生要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把“小我”融入“大我”,把爱国主义和奋斗精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治学之道:人师垂范于晚学后生的终生启示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宋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严谨治学精神告诉我们:治学,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马虎。这既让我们感到极为震撼,又为我们这些晚学后生树立了最好的榜样。许多治学良方,宋老师倾囊相授,让我们终生受用。
一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青年学生应当养成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习惯。宋老师有规律的生活与工作习惯让我们深受启发。凌晨4点多钟,多少人已然还沉浸在睡梦之中,而宋老师已经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在宋老师的人生字典中,这并非偶然,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宋老师语重心长地跟我们说“命运是由人的个性造就的,个性是由习惯养成的”。因此,我们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身心健康,打造独立个性,造就自身的命运。
二是重视和掌握学习、资料的积累方法,造就广博而深厚的知识功底。广博而深厚的知识功底亦非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正所谓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要从最基本的、最基础的做起,切勿好高骛远,因为“万丈高楼平地起,欲速则不达”。另外,读书和资料积累是有科学方法可循的,应当重视和研究学习方法,掌握科学有效的读书方法、科研方法。
三是培养真正的读书兴趣。兴趣是我们读书、做学问的基石和催化剂,要培养自己的读书兴趣,把读书当作自身事业、生活、生命的一部分。学生时光是短暂而宝贵的,要利用好时间提升自我。
四是善于发现问题,勇于创新。宋老师说过,“学术创新是学术的生命力,而学术创新又源于学术积累。要有明确的读书目标和计划,把读、问、思、研结合起来。”善于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是勤动手多实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宋老师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在告诉我们,做学问应当勤于动手,将读书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表达出来。纸上得来终觉浅,欲知此事要躬行。读书要把读和研结合起来,要把认识和实践调研结合起来,从实践与理论学习的结合中求得真知灼见。
六是严格遵循学术规范。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学术研究应当从规范做起,倡导学术道德,严守学术伦理,尊重他人知识成果。譬如,在写作中借鉴别人的学术成果,应当做到“凡引必注”,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七是术业有专攻。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切勿将宝贵的精力荒废于对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不利的事情之中。正如苏轼所云:“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做人是治学的根基,治学是做人的升华,吾辈定当牢记宋老师的谆谆教诲,走好人生路,行稳治学道,力争有所成。